400-071-5757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文章纠错

内容纠错

关于企业战略,我有些故事要讲

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唤起内生的力量。接下来就是战略,就是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引导到顾客的需求上去。然后构建经营模式,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良性循环。

对初创的企业来说,不仅缺少价值创造能力,而且还缺少顾客的需求。建立这两个条件就成为企业战略最初的任务,核心内容是长处与机会

创业者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做文章,并把长处引导到社会的需求上去,引导到潜在的市场需求上去,形成最初的能力以及有商业价值的事情。

引用蒂尔的话说,一项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中应该包含两个要素:社会需求和核心能力。所谓秘密,就是可以把两者连接起来,把别人没发现的需求和别人没有的能力两者连接起来

这种战略的本质规定性,不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改变。改变的只是战略形态,即如何把能力引导到具有商业价值的事情上去,如何合乎商业逻辑地把能力引导到顾客的需求上去,形成企业的事业理论,并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维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一、在长处上做文章

创业者要懂得把企业建立在长处之上。就像一个人一样,要是没有长处,别人想夸几句都找不到词,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长处是一种资源,是人的天赋与才能,就像奇草异花一样,天造之物,不可多得,需要用心去采集。寻找有独特才能的人是创业者战略的起点。

聚集起有独特才能的人,哪怕是一两个身怀绝技的人,都能干成一个像样的企业,关键是把这些个人的独特才能变成更多的人能做的事情,具有商业价值的事情,所谓产品与服务

然后,坚守本行,把能够做的事情做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一心一意培育企业的经营模式。就像一个孕妇一样,一心一意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充满了喜悦与期待,耐心地度过0~1的孕育期。这也叫创业期的红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就是创造自己,在创造顾客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经营模式。没有哪个女人会急于求成,依靠资本市场或出资人去领养一群猴子,成为一个耍猴子的人。

每个企业必须依靠价值创造的核心能力,依靠全体成员天赋、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获取企业长期存在价值;而不是依靠内生的极端力量,持续地扩大产销规模,获取企业的存在感。

这对创业者是一个挑战,创业者必须要有胸怀,懂得合作共赢,懂得抱团打天下,而不是包打天下,懂得把每一个人的长处整合起来,转化为创造财富的能力

单个人只是资源,即人力资源。只有组织起来,形成经营模式,形成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盛田昭夫是一个懂得合作的人,一个有胸怀的组织者。他与井深大走到一起,只是为了联手开发磁带录音机,把个人的才能转化为产品,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他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值得后来的创业者学习,即坚信技术的进步是人类财富的源泉

一个企业要想善始善终,不投机、不作恶,一开始就要关注价值创造的能力,把企业建立在人的长处上,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什么高端的思维或谋略上。

福特也是这种技术迷,坚信工业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在他看来,战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分享技术进步的恩惠,包括以机器代替人力

本田宗一郎更是这种人,一个技术玩家,一心一意谋求技术进步,公司就叫本田技术研究所。有人建议他向消费者请教。他说,那是混账的话,我们是专家,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

丰田英二认为,造物是创造价值、创造文明的起点。造物与技术发展关系密切,技术因造物进步。这一切始终依赖于人,依赖于知识的积累。

企业发展的源泉首推技术。在有高技术之称的现代,企业如果不拥有自己独立的技术,就生存不下去。


二、努力找到顾客

对创业型公司来讲,战略就是在长处与机会之间建立联系,把长处引导到可能的商业机会上去。

企业有了价值创造的事情与能力,一定能找到顾客。相反,找不到顾客,所做的事情没有商业价值,企业一定不会变得更好。企业好似刀,顾客就是磨刀石,只有不断磨砺才会宝刀不老,空耍大刀永远不会锋利。

盛田昭夫一开始并不知道市场,也没有战略上的高端思维。这很正常,没有人天生就会做市场。只要有市场意识,并不断地去找人聊天,最终都能学会,都能与市场建立联系。

这里的关键是创业者必须亲力亲为,不辞辛苦,承担起企业两项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创新与营销。

实践结硕果,多想出智慧,用不了多久就会产生更多的见解与思路,懂得如何多快好省地实现顾客的理想,或解决顾客的难题。

磁带录音机开发出来之后,盛田昭夫与井深大就分工了,一个管市场,另一个管技术。

盛田昭夫身体力行,像一个推销业务员一样,拿着产品到处推销,到处奔波。他很清楚,经验必须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自己不会卖,就别指望别人会卖。

自己找不到顾客,就别指望别人会找到顾客。对初创企业的老板来说,自己必须成为营销和创新的第一责任者。

他非常清楚,最初的50台新产品要是卖不出去的话,索尼公司就会胎死腹中,因此自己必须豁出性命杀出一条血路,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并不知道谁会对磁带录音机产品有兴趣,这世上谁都没见过这样的东西,而且这东西长得很蠢,个头很大,像个旅行皮箱,价格又很贵,17万日元。他只能进行地毯式的陌生拜访。

他来到一家居酒屋,找个地方坐下来,悄悄地把耍酒疯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出来,引起了围观,酒店常客纷纷劝说店主买下。店主一打听价格,吓了一跳,说这个玩具太贵了。

盛田昭夫意识到自己来错了地方,找错人了。他们千辛万苦开发出来的一代全新产品,对居酒屋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玩具。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产品一台都没有卖出去,他真的不知道顾客是谁。

有一天,盛田昭夫走累了,百无聊赖,进了一家古董店歇歇脚。他看见一个古董商端详了一个旧碗,当即付了17万日元。

盛田昭夫忍不住叫出声来:“真是一笔好买卖!”就在此刻他明白了,事情其实很简单,弄清楚磁带录音机有多少种用途,然后告诉可能的消费者,告诉有这种需求的顾客。

很快,盛田昭夫找到了文部省,通过文部省向中小学推广,用磁带录音机辅助英语教学。

战后,美国占领日本,要求日本普及英语教学,而当时的日本英语老师奇缺,有了磁带录音机,老师就解放出来了,可以用有限的老师教育更多的学生。

学生可以围着录音机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学。尤其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对比,自我纠正发音。

盛田昭夫还找到了警视厅,用磁带录音机代替速记员。当时的日本民不聊生,社会治安很差,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不良事件频发。

由于录口供的速记员太少,警视厅人满为患。索尼公司的磁带录音机以机器代替人力,帮了警视厅一个大忙。

未来会怎样,谁都难以预料,只能专心致志、摸索前行,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按照大前研一的说法,战略就是不断拓展未来的自由选择空间,使企业的路越走越宽。

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没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会有战略头脑。就像一个人的力气一样,是练出来,不是听课听来的,也不是吃瓜吃出来的。

我们并不反对学习,也不反对听课。恰恰相反,企业家是一群虚心好学的人,并且是一群背负着身家性命进行学习的人。

但是,他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是为了促进思考,还需要加以实践,练就自己的心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心法使一些企业家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企业家的心法不会简单地获得,也无法简单地加以传授。

心法与阅人无数、人情练达也有关。吃一堑,长一智。不是亲身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

高端思维、心智模式或心法不是什么工具与方法。离开了心法,SWOT分析是没用的,根本区分不出优势与劣势,区分不出机会与威胁。

古人云,大道无术。千万不要拿工具与方法,来代替持续的努力与辛勤的付出,以及由此练就的心法。


三、战略的核心内容

企业完成0~1的创业期之后,形成了企业能做的事情或价值创造能力,也有了稳定的顾客。

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把企业的能力引导到顾客的需求上去。如何引导?这就需要合乎商业逻辑的事业理论

宜家是瑞典的一个商家,1943年创立,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80个商场,每个商场都有几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经营一万多种产品,从植物和客厅用品,到玩具和整个厨房,有布置居家所需要的一切。

在如此庞大的帝国背后,并没有旷世绝伦的竞争韬略或计谋,甚至没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只有简单的商业逻辑,所谓事业理论

宜家的创立者英格瓦·坎普拉德少年时就开始做生意,先向邻居兜售火柴,后来又卖鱼、圣诞树的装饰物、种子、圆珠笔和铅笔,一直做到家具。

他发现一个问题,行商都是隔山卖牛,漫天要价,就地还价,拼的是个价格。顾客真正需要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而不是便宜货。于是他决定开一家门店,当坐商,把性价比最优的商品陈列在那里,供顾客选择。

这是商业的正道。

接下来,合乎逻辑的难题是,如何吸引顾客前来光顾?于是他建造了47000平方米的第一家门店,用体积上的“存在感”代替品牌或口碑上的“存在价值”,招徕顾客。

有了如此庞大的经营面积,麻烦就更大了。企业战略就是沿着商业的逻辑,一步一步想下去,见魔杀魔,见佛杀佛,直至四大皆空,把商业的逻辑讲透说通,形成企业的事业理论。

按照德鲁克的说法,企业的事业是超越一个人的寿命的,必须讲清楚,让大家一起沿着这个事业理论往下走

要经营如此庞大的面积,就必须在提高单位面积的品种数的同时,保持20%的畅销产品,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并不断提高单客成交量。

英格瓦想到了要成立三个功能性的团队。这就迫使他走上经营一个事业的道路,努力去构建一个经营模式,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零售渠道。

一是采购团队,按顾客的需求,进行全球寻货、定制与采购。中国举办第一次广交会的时候,这个团队就来寻货、询价了。

二是储运团队,依靠销售统计和市场预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库存结构,不断补充新货并淘汰滞销货,加快货品周转。

三是促销团队,按照顾客居家过日子的习惯,布置有场景感的购买场地,诸如客厅、卧室、儿童房、书房等,让顾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制作销售指南,图文并茂,写清楚价格和编号,方便顾客选购。

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想,自然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三个功能性团队统合起来,形成内在的统一性?这就是成立商品目录设计团队,由这个核心团队来统领采购、储运、促销三个团队,确保这三个团队高效有序地运转

这才是真正的战略思维,经营好一个事业的战略思维。至今为止,本土家具零售企业还没有建立这种战略思维,即建立商品目录的设计团队,并把这个团队置于核心地位,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

有了商品目录设计团队,宜家就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顺境,道路越走越宽。

从商品目录设计演进到商品设计,以及家居整体设计,并带动各个功能团队不断发展,形成强大的经营模式,从产品经营模式到企业经营模式,一直发展到了产业经营模式

如今,宜家在全球53个国家有1300个供应商,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

按照波特的说法,宜家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零售企业,却能依靠经营模式处理供应效率与需求效用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履行企业的使命。

宜家的理想是,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它的商业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


四、战略的任务

企业直面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维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其中成败的关键是,维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如果加上竞争者因素,那么就必须维持生产、消费与竞争之间的平衡

企业战略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解决再生产良性循环问题,解决生产、消费和竞争之间的平衡问题。

换言之,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发展企业、成就顾客、超越对手”三者之间的平衡问题;或者,处理好企业、顾客与竞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维持自身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战略是一种维持企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状态。就像一个人一样,要想福寿康宁,靠的是智慧与境界,而不是谋略与计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企业战略的选择主要是在“产品经营、企业经营和产业经营”三种模式之间做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战略是一种经营模式的选择,没有太多的谋略可言。

很多人不把企业战略理解为使命愿景下的事业理论及经营模式,而是理解为竞争战略,理解为灵光一现的策略招数。殊不知,打败对手并不能确保自己长期活下来,更不能确保自己成长为一流的企业

当年,卡西欧兄弟俩拿着计算器参与市场的竞争,他们大惊失色,因为满视野都是巨无霸的企业,有佳能、索尼、日立,还有夏普,等等。如何赢得竞争呢?经过深入的分析和观察,他们发现夏普用“变品种、变产量和变价格”的策略手段独占鳌头,获得了17%的市场份额。

卡西欧兄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50%的速度更新品种,以100%的速度降价,以200%的速度提高产量,迅速崛起,成为电子计算器市场的龙头老大。

卡西欧兄弟做的事情只能算是竞争策略,是产品经营模式下的竞争策略,就像财务策略、4P策略、人事策略一样,是做具体事情的策略。

然而,所有这些事情及策略,都必须统合到企业所选择的经营模式之下,统合到企业战略的根本任务之下。

如果没有经营模式的约束,只有利润最大化的要求,那么竞争策略就可能被理解为企业的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的理论,就被很多人误解为是企业战略的理论,把五种竞争力的分析,即五力模型,当作研究企业战略的工具

尽管战略一词来自战争,但应用于商业活动领域绝非等于竞争战略。有人把商业活动理解为商战,认为商场如战场,这是一种误解。

商业活动领域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掠夺,是争夺市场而不是攻击对手,是竞合而不是消灭对手。企业被淘汰出局,直接原因应该是被顾客抛弃,而不是被对手攻击。

这一点,商场不同于战场。商场如同竞技场或赛场,不可以直接攻击对手或打倒对手。即便是对抗赛,也必须按规则出牌。摈弃一切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遵守商道,不遵守商业规则,产业社会则永无宁日。

当我们说攻击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打断对手与顾客的联系,等等,通常是在套用军事术语,但与战争的场景完全不同。

真实的商业场景是,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在对手忽略而顾客认为有价值的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相对优势。退一万步说,商道强调的是成人达己,表达善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至少不损人利己,不为利己而作恶。

随着时代的文明进步,产业社会已经开始脱离丛林状态,企业战略不再是克敌制胜、你死我活的韬略或计谋,企业不能用粗暴的手段直接打击对手或消灭对手。

企业的战略理念必须改变,依靠价值创造能力及优异的市场表现赢得顾客的青睐,自立于产业社会之中,成为功能型社会中的一环。

作为战略的根本任务,维持企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除了产品经营模式之外,还有更好的模式,这就是企业经营模式与产业经营模式

钱德勒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系统地总结了美国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就是用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协调企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经销商与零售商,确保产品能够快速地通过分销与零售的各个环节,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

钱德勒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否定了经济学的两条基本原理,即规模经济与市场协调。他认为,企业能否成功,包括能否盈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速度,在于通过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速度

通过速度取决于通过能力,取决于管理协调能力,对经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的协调能力。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在产品的思维方式上,不能停留在产品与需求的关系上,不能停留在产品经营的模式上。

要跳出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沿着企业再生产循环的路线,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结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在这里,不妨把这命名为企业经营模式。按照波特的说法,就是后向一体化战略与前向一体化战略。

现如今,产业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分工之后的一体化变得越来越困难,即看不见的手越来越无能为力,所谓市场机制的失灵。维持企业再生产循环有赖于更高的战略形态,这就是产业经营模式。

有经济学家声称,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时代,它们在全球经济范围内扮演产业价值链网络的组织者角色,构建起一个个的产业经营模式,维持着成员企业的再生产循环。

在日本,各大综合商社是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它们依靠产业经营模式,构建起产业价值链的生态,维持着相关企业再生产的循环。可以说,产业经营模式是企业长寿的秘密,是百年企业隐而不宣的秘密


五、产品经营模式

产品经营模式作为企业战略的一种模式,是初创企业的自然选择,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当今世界的竞争格局中,它难以长期维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福特的最初选择也不例外,选择了产品经营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企业的莫大荣耀。然而,他没有自我超越,适时转向企业经营模式,仅仅30年的光景就被通用汽车公司超越了。

福特是一个技术玩家,早在1896年,他就一边给爱迪生公司当工程师,一边开发自己的汽车。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经过12年的努力,他把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变成了可以销售的商品,于1908年开发出T型汽车。这款汽车的性能超过了当时的所有汽车,包括德国的奔驰汽车。

又经过了5年的努力,他以机器代替人力,于1913年开发出了固定流水生产线,形成了T型汽车的价值创造流程。这大大提高了产能和产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售价

1908年,福特汽车的售价为780美元,同行的售价在2500美元以上。1915年,福特汽车的售价为200美元。

在1908~1927年,福特挣了1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尽管福特没有明文表达的使命,但他的商业眼光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

在他看来,如果生产汽车的人也买得起汽车,那么市场容量就会非常大,工业技术的潜能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有了社会的视野,才能创造顾客,创造出汽车的大众消费市场

很遗憾,福特的战略思维局限在产品上,停留在产品经营模式上。即便在产品上,也只是做足了价格维度的文章,忽略了性能维度上的事情,导致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用之间的矛盾激化。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消费者的效用是递减的

1918年,斯隆加盟通用汽车公司,1923年出任总裁。他利用福特公司的供求矛盾,在产品的性能维度上展开对福特公司的竞争与争夺,开启了汽车消费的精英路线,不同于过去的大众路线。

同时,改变战略形态,大肆笼络经销商,结成了厂商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形成了企业经营模式,确保再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并阻断福特公司与市场的联系。可以说,企业经营模式才是企业战略的根本选择。

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的产销量为21万辆,市场份额为7%。1926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上升为120万辆、40%。1940年以后,通用汽车公司全面超越福特公司,成为龙头老大。

在1927~1946年,福特公司的业绩一路下滑,濒临破产。直至福特二世上台,启用“蓝血十杰”,转危为安。整个过程持续了19年,赔了10亿美元。


六、丰田的故事

在战略形态的选择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公司。很多人误以为丰田公司的成功在于生产方式和产品经营模式,而不知道丰田公司成功的秘密是企业经营模式——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企业经营模式。石坂芳男的《丰田销售方式》可以佐证这一点。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生产只是成本,效率再高的生产也只是成本。很少有人知道,丰田公司在构建产品经营模式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几近破产,最终是三井财团的帮助使丰田公司走出了困境。

1930年,丰田喜一郎接受了家族的一项使命,开始研发汽车。

1937年,丰田汽车公司正式成立。

丰田喜一郎的过人之处不是打造一款产品或打造一款爆品,而是经营汽车这个事业,或者说,把生产汽车当作一桩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企业战略的思维。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福特公司是怎么经营汽车的?福特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什么?毫无疑问,福特公司选择的是产品经营模式。

映入喜一郎眼帘的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工厂,里面有8万名工人,都是南美的移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家族传承的手艺,是纯体力劳动者

在这个工厂中,有橡胶林、炼钢厂、炼铁厂、炼焦厂、自来水厂和发电厂,还有各种零配件的生产厂与装配厂。

各个厂之间用各种装置连接与联动,像河流一样滚滚向前,连绵不断,活脱脱一台生产汽车的巨大机器,每天能生产6000辆轿车,每辆轿车卖200美元。

只要看一眼这样的工厂,就足以把人吓傻。喜一郎非常清楚,他不可能照搬照抄福特公司的模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福特公司为此整整经营了40年,像滚雪球一样,在良性循环中逐渐积累、逐渐改善、逐渐壮大。

喜一郎要弄清楚的是,这种产品经营循环的逻辑是什么?这种循环的逻辑有没有缺陷?也就是说,他要弄清楚产品经营模式背后的范式,弄清楚产品经营的范式,从而确立自己的产品经营范式,即赢的逻辑或赢的道理。

福特公司的产品经营范式是:更大的规模、更大的批量、更长的周期、更多的资金占用、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售价,直至市场垄断。

喜一郎非常清楚,这种范式的适用条件是成熟的产品和不成熟的市场,加上先发优势,迅速获得市场的垄断地位

然而,汽车大众消费市场已经成熟,这些条件和先发优势已经时过境迁,不复存在。并且,福特公司这种单一品种量产量销、外延扩张的模式,最终会引发供求关系的逆转

穷则思变,喜一郎终于在福特公司的产品经营范式中找到了出路,这就是更小的规模、更小的批量、更短的周期、更少的资金占用、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售价,要点是“准时制”。

可以说,丰田公司一开始就建立在自己的长处之上,这就是准时制的概念。这个概念或长处直接扣在了产品经营范式上,可以有效平衡“发展企业、成就顾客、超越对手”三者的关系。

由此可见,长处不一定是核心技术,也可以是一种创新的概念。

喜一郎非常清楚,这是一种独特的概念,属于首创。人们还不知道这个概念,也不会相信这个概念。这为企业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培育出独特的产品经营模式。

难以置信的是,丰田公司0~1的孕育期实在太长,从1937年一直干到1949年,不仅准时制生产方式没有培育出来,而且企业濒临破产。1950年,三井财团帮助丰田公司重组,成立了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开启了丰田的企业经营模式

1952年,喜一郎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7岁,没有见到准时制变成现实。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