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1-5757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文章纠错

内容纠错

企业为什么要做慈善,为什么不直接交给NGO?

之前讲过,我有朋友,在五百强做品牌,想转行去面试广州某西方国家领事馆。
当面试官问:其他面试者都有领馆工作经验,你没有,你如何弥补你职场经验的劣势?

——在我看来,这不是劣势,而是优势。
你完全可以反问他:
简历上明明写着我没经验,那您为啥让我来面试呢?
可见——
有没有领馆工作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筛选要素。

表面看来,是我朋友没有领馆公关的工作经验,实际上,是其他面试者没有五百强品牌岗位的工作经验。

在一家高效率、资金丰富、以KPI为导向的企业里,考核目标更加明晰、员工被业绩推着走这些要素,都在催促着企业员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方面,甚至比领馆出身没有受到严苛考核的人,更懂得目标导向的工作方法。

我的朋友,很可能比其他人更具备与职业匹配的素质。

然后去面试了。这么回答,也确实拿到了offer。
这个个体的例子,说明了:企业的思维,和非企业不一样。企业人身上的特质,可以更好目标导向。

如果企业员工参加到公关事业,在效率上的优势也可能同样适用。

我们把范围扩大到企业层面,如果由已经形成经营主体,在市场大潮中搏杀多年的企业,来进行慈善事业,是否可能会比NGO更高效呢?

企业的经营性逻辑,与NGO的公益性逻辑,差别很大。

现在很多NGO,对于公益事业拥有非常高的热情,也很想把事情做好,但在专业程度、组织管理能力上,有不少都和企业在效率上存在一定差距。

图片源自网络

2020年疫情里,某企业与NGO合作,在疫情期间为武汉的妈妈提供助产包,是很辛苦也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

最终在办总结会的时候,企业和NGO有了分歧。

NGO喜欢的是:志愿者围坐成一圈,彼此倾述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自己对人生有何体悟。最终,氛围感人,大家声泪俱下,收获颇丰。

而企业希望的做法是:放PPT,放大LOGO。总结企业做了什么,投入多少资金,帮助了多少妈妈,如何在企业平台进行宣传,一方面宣传企业贡献、另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活动,更多人可以参与过来。

从NGO到企业慈善部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前者更温情更美好,后者更直接更商业逻辑,但也更高效。

由企业主导公益慈善项目,比照传统NGO,也能更好借助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融入企业战略,从而对慈善项目有更多角度的思考。

企业有比NGO更广泛的社会触角,在长期与消费者接触中,企业会对自己的目标人群理解更加深刻,懂得如何把消费者的诉求关联到慈善中来。

我看过网上一张流传很广的图:四个捐款箱里,大熊猫靠着颜值,顺利拿到了更多的捐赠。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喜好来进行捐赠,最热门的项目就是捐赠萌系动物。

给萌宠捐食物,就好比卖手机,谁流量最红就请谁代言。但在公益事业中,这样真的好吗?显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企业们并没有一窝蜂去捐助萌萌的猫猫狗狗,而是有着更多层面的思考。

一个真正做公益的企业,不是感性的,不是用户喜欢什么就捐什么。而是会利用自己在商业经营中长期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洞察,做与自己目标客户群匹配的活动,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需求,也就更能深度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苹果在做公益活动时,其中一个反响很好的项目,是资助中国的特殊教育。协助残障人士利用苹果设备融入现代生活。在公益项目里,苹果利用自己多年来与残障消费人群的洞察,效果超过了许多专业慈善领域的NGO们。

(图片源自网络)

与传统的被动接受需求的思维不同,现代化的公益更多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的,苹果的案例里,被资助的特殊教育人群甚至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有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案可以选择,是苹果前瞻性地给到了他们,打开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

再比如,无限极在做慈善时,重点选择了扶贫及教育领域。而且多地开花,从安徽,到青海、甘肃、陕西、广东等地,几乎遍及广阔的中国大地。这也和无限极的企业经营和洞察相关。

作为一家健康产业企业,无限极的分支机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覆盖面广、触角深,可以深入到当地,深刻了解到群众需求。无限极经营时间久,这让无限极有时间也有耐心做好一个个长周期的慈善项目。

做好公益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需求,而且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优秀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扎扎实实把公益做好,把公益事业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对社会和企业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无限极启动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的黑科村幼儿园项目,资助的是一座海拔3300米、远离大城市的边缘幼儿园。幼儿园里,园长只是普通的牧民,带着38个孩子。虽然园长希望有更高学历、更专业的人才接替自己担任园长,但由于薪资微薄,也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员。

传统扶助项目,通常只要捐赠一批物资,举办一些常规活动就足以达到活动效果。但在这个遥远的幼儿园,孩子们都是牧民的孩子,远离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注,一次性的、短周期的行动远远解决不了他们的困难。

其中幼儿园大班班长切羊多杰,在项目2018年刚刚启动时,普通话都说不好。项目启动三年后,才终于学会普通话,打开了更多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这时问他理想,对外面世界有了了解,他才能说得出“要做警察”的心愿。

但这种小小的理想,也不容易落地。聊到父母对他未来的期望,父母并不会重点考虑孩子要做警察的心愿,而还是盼着孩子早日相亲结婚。

如果没有长周期的深度慈善,这些藏族孩子几乎不可能走出高原成为警察,即使接受了资助,恐怕最终也还是回去放羊、结婚、生子。

所以这个项目依然在进行中,要继续依靠企业的长期投入。

扶贫、慈善,都不是猎奇的表演,而是深入的沉浸。

要打破“生了孩子放羊、卖了羊娶媳妇生孩子”的循环,显然不能光靠简单的捐赠一批物资,派出一批志愿者,而要靠把一整个现代社会展示在受资助者面前,并提供接入的接口和机会。

看到了世界之大,孩子才可能走出循环,放下牧羊鞭,思考着去做一个警察。切羊多杰选择做警察,是因为他单纯地觉得警察“威风”,如果这时又有了及时的引导,他或许又会有新的想法,真的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路径。这时,或许才能更好地谈论理想和前路。

这里的前路,甚至不需要光明璀璨,只需要一点微光。

比如,无限极甘肃项目,前后资助40名贫困学生,提供60万元的资助,入读兰州石化技术学院。


(图片源自网络)

60万元,平摊到每个人不过1.5万。这样的金额,这样的专业,在年薪百万、刚下飞机、人均985的知乎网友看来,也略显陌生。

但这样的资助,已经足以改变许多家庭,让孩子们不再辍学打工。对于受资助的孩子们而言,收到的帮助不仅仅是一笔学费,而是一个借以谋生的技能,是一扇打开未来人生的大门,这个专业的孩子们毕业后,可以就职五百强石化公司,在擅长的岗位上自食其力,为自己、为家庭、为当地社区带来更多、更好地改变。

无限极在安徽启动的扶贫项目,曾邀请过一组乡村教师参观无限极位于广东的生产基地。教师们看到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当然,NGO也可以带着老师和受资助者参观企业,但企业的邀请有着在一线实操的员工深度参与,少了走马观花的客气,多了亲身示范的真实,这对老师们的眼界是一种直观的开拓,也方便他们回到学校后,更好地协助自己的学生们规划未来人生的蓝图。

现在的学校扶贫并不是仅仅缺校舍和设备,更多地是缺少希望与未来的发展机制。在这一点上,由无限极这样的优质企业来做,可能比NGO做得更加深入和长久。

这也是企业深度参与到扶贫、教育当中的意义。

用更专业更高效的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协助这些受资助对象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这些,是很多NGO的短板,却是企业原本就有的天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