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1-5757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文章纠错

内容纠错

【青年说】村子里的年轻人:三个来自杭州的乡村创业故事

当金黄的稻子收场,秋冬的田野立马迎来小麦的生机。乡村在四季中不断切换着播种、耕耘、收获的轮回,就像一场青春的奋斗,绵延没有终期。

乡村振兴,其要在人。广袤乡野孕育了无限希望,也为无数青年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用专业和热爱,把汗水挥洒在乡间。于是梦想在此生根,并慢慢开出绚烂之花,扮靓乡村大地。

本期,我们将邀请三位年轻人讲述他们的乡村创业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全面乡村振兴路上的蓬勃之力。

魏小芬 / “农机土专家” / 1987年出生

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农夫

,时长00:38


当金黄的稻子收场,秋冬的田野立马迎来小麦的生机。乡村在四季中不断切换着播种、耕耘、收获的轮回,就像一场青春的奋斗,绵延没有终期。

乡村振兴,其要在人。广袤乡野孕育了无限希望,也为无数青年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用专业和热爱,把汗水挥洒在乡间。于是梦想在此生根,并慢慢开出绚烂之花,扮靓乡村大地。

本期,我们将邀请三位年轻人讲述他们的乡村创业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全面乡村振兴路上的蓬勃之力。

魏小芬 / “农机土专家” / 1987年出生

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农夫桐庐县瑶琳镇的乡亲们,似乎没有人不知道魏小芬的——谁家有农田,包给小芬来种;谁家的稻子、麦子熟了,叫来小芬收割……

魏小芬是桐庐杨家粮油专业合作社和桐庐正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承包了瑶琳镇5个自然村的3000多亩农田,拥有农机70多台,为周边农民提供“耕、种、收、烘干”等粮食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我爸也是种粮的,2012年合作社成立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乡亲们当中的口碑很不错。”魏小芬不紧不慢地说道,她总是穿着工作服,被晒黑的皮肤下透露着温柔与坚定。

魏小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杭州主城区一家企业当文员。后来,因为帮父亲准备材料,渐渐也加入了种田的队伍。

“刚开始我连稻子和草都分不清楚。”回忆起10年前的“糗事”,魏小芬忍俊不禁。于是她把农田和农民当老师,从“零基础”慢慢学:清晨5点,她就往田间地头钻,看作物长势、病态,一有机会就到外地参加各类农业和农机培训,学习农业扶持政策,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设备,身上的“土味儿”越来越浓。

她还告诉记者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考收割机驾驶证时,全场三四十个考生里,只有她一个是女孩子。“当时大家还跟我开玩笑,说‘你别把前面那堵墙撞破了’,没想到那场考试我一次性通过。”

如今,魏小芬是农业农村部全国第一批“农机土专家”。在她的合作社,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一应俱全,机械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里,工人们正忙碌有序地操作机器。他们都是瑶琳镇的村民。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为当地农民提供固定岗位15人,累计为周边乡镇(街道)1500余户农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这几年,田埂上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农业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也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看到家乡的飞速发展,魏小芬感到欣喜且信心倍增,她说:“身为新农人,我也将时刻怀揣进取之心,倾情乡村振兴、服务广大乡邻,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多种粮、种好粮,以实际行动推动杭州‘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

周明珠 / 大学生村官 / 1994年出生

用“微薄之力”为家乡振兴助力

,时长00:40

每当听到村民用方言喊自己的小名时,周明珠都感觉特别亲切和温馨。2021年4月,原本在主城区的周明珠回到家乡淳安县界首乡周源村,当起了该村的大学生村官。

“我们界首乡有8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大学生村官。”周明珠的工作,是村书记、主任助理,日常的村务工作她都会参加,村民们有关数字化应用方面不懂的地方,也总是找她帮忙。

“看似一些细微的小事,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办好了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一年多的基层工作,让周明珠懂得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她跟记者聊起今年春节期间的那场疫情。“那是我第一次离疫情这么近。”为做好疫情防控,整个春节,周明珠和其他村两委、党员干部都在临时搭建的户外棚中度过。“起初有些人不太配合,于是我们耐心地和他们讲政策,对就地过年的工人,我们还上门送慰问品,慢慢地,我们的工作被大多数人理解。过年期间,村民们还给我们送来自家做的好吃的。”周明珠说,虽然当时很辛苦,但大家都非常团结,想到能让村民们度过一个平安的新年,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作为土生土长的周源村人,周明珠对家乡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小时候上学,我都是要坐轮渡去学校的。2008年千汾公路通车后,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村里的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如今我们的家门口还建起了亚运场馆。”在周源村,包括周明珠家的很多村民都开起了民宿,随着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以及杭州亚运会带来的红利,村中人气越来越旺。

“像我这样回乡创业就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相信随着家乡的发展,今后会有更多人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对于家乡的未来,周明珠充满期待。

陆炜强 / 农创客 / 1985年出生

让梦想之树在乡村茁壮生长

,时长01:15

从杭州市中心出发,沿时代高架路、彩虹快速路、双富路一路往南,就到了“85后”农创客陆炜强的“大地之梦”——位于富阳区东洲街道木桥头村的蓝郡农业创客园。

园区展厅内有个立方体的玻璃“房”,它叫“气候实验室”,透露着陆炜强的老本行——育种。

陆炜强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是药用植物资源学。2015年蓝郡农业创客园成立前,他曾在富阳的东洲岛上种了6年的水果。

“只有亲身经历过农业生产,才能为后续的管理和赋能奠定基础。”陆炜强介绍,蓝郡农业创客园作为服务青年农创客的重要创新孵化平台,主攻高端花卉种植、科学动物养殖、数字农园管理、农业废弃物利用、作物精准植保等领域,为农创客们提供办公、农产品生产、产品展示、生活等多方面的一站式农业创业服务。

园区基地面积约600亩,由村民的土地流转而建成,现在在园区创业就业的年轻人有20多人,加上本村年龄稍大的叔叔阿姨,共有合伙人及员工50多名。“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夫妻档,在园区负责一个特定的项目,他们也都是从外地来杭州的新富阳人。”陆炜强说,目前“蓝郡”的在孵创客项目有11个,以去年为例,园区总产值达到了4000多万元。

晴空下,园区内的池塘、菜地、花房静静地享受着“日光浴”。而此时,一系列数字化的运作也在悄悄展开。“智慧化手段往往就发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而你享受到的是它的高效、便捷。”陆炜强指着面前的池塘告诉记者,运用雨水回收系统制造循环水,池塘内的草鱼、鲢鱼、胖头鱼一方面可作为经济产出,另一方面,也起到生态改善功能。而这些鱼怎么更好“呼吸”?则由池塘内的气曝增氧机实时“关照”。

除了生产设备的智慧物联,园区内还有一套数字化的经营管理系统。“平台会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分配人、责任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质检情况、财务等各个细节,实时跟踪,包括整个园区的产量、库存、亩均产值等,都能通过平台一目了然。”陆炜强觉得,数字化的真正目的是提质增效,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把乡村比作一棵树,振兴它,必须抓好‘根、杆、叶、花、果’的发展,其中根是产业,杆是技术与创新,叶是产业生态,花是美丽乡村,果就是产和村融合。”多年的乡村创业,让陆炜强对乡村振兴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解。而他的梦想之树也在继续生长和延展——一个更大规模、内容更丰富的乡村创业社区正在富阳西邮村打造。“我们希望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高效高质的农业发展模式,让乡村得到更好的振兴,让更多年轻人在乡村实现梦想。”陆炜强说。